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09-08 14:28
来源:本站
河南姑娘“李福贵”记录农村留守老人日常的视频在全网引发广泛关注,折射出社会对基层老年群体生活状态与情感需求的深切关怀。
“李福贵现象”如同一面镜子,照见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,基层老年群体对生活照料、情感慰藉和社会参与的迫切渴望。而镇定社区正通过扎实而富有温度的实践,回应着与“李福贵”镜头下相似的社会关切。
基层老年群体不仅需要物质保障,更渴望日常关怀、社会连接和尊严体面。如何构建一个真正贴近需求、覆盖全面、响应及时的社区支持网络,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必答题。镇定社区认为,破解这一难题,关键在于推动服务从“广覆盖”向“精准化”、“常态化”和“有温度”转变。
其中,“暖阳志愿者1+1结对关爱”服务的延伸拓展,正是这种转变的生动体现。该项目超越了传统节庆慰问的局限,鼓励志愿者与高龄、孤寡老人建立稳定、深入的结对关系。令人感动的是,这份关爱并未因地域分离而中断。即使结对老人离开辖区,甚至暂别北仑,当“小老人”志愿者们得知他们住院或迎来生日时,仍会利用业余时间专程前往探望,将社区的温情与牵挂延伸到每一个角落。这种“渗透无死角”的关怀,真正做到了“人在哪里,服务与关爱就跟进到哪里”,有效纾解了老年群体的精神孤独,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情感支持屏障。
与此同时,社区为老服务也在不断瞄准需求变化,进行自我升级。以持续开展近两年的“老邻居义剪”公益服务为例,该项目最初主要面向高龄老年人,但社区在实践中发现,许多刚步入老年阶段的群体同样对便捷、低成本的便民服务存在强烈需求。为此,社区果断推动项目扩容提质,将服务对象拓展至老年协会全体成员,并坚持每月提供仅收费2元的惠民理发服务。这看似微小的调整,却体现了社区服务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包容理念,不仅满足了更广泛老年群体对实惠、便捷生活的需求,更通过每月一次的固定聚集,增强了社区归属感和邻里凝聚力。
从响应“李福贵现象”所揭示的基层养老难题,到“暖阳1+1”的无间断关爱,再到“老邻居义剪”的普惠升级,镇定社区实践表明,建设有效的社区支持体系,关键在于紧密贴合老人实际需求,推动服务精细化、人性化和可持续化。
镇定社区党委书记邹凌云表示,基层工作者应该真正走进老人中间,倾听他们的心声,更需要创新机制,积极动员像志愿者、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。
“李福贵”的镜头记录了时代的一角,而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们的扎实行动,最终指向的是这样一个愿景:让社区每一位老人,无论身在何处,都能被温暖看见,被真诚关爱,有尊严地安享晚年。